2014年7月14日 星期一

文章分享_羅晴:我的歐洲家庭給我的震撼教育

教改的事情吵得震天價響,前兩天,在花蓮,和一個初識的大學女孩閒聊,她知道我是教育工作者,問我對十二年國教的想法,我老實的回答她「我的孩子尚未走到這一步,我現在的想法都會太過單純、理想化,但我知道文化上的差異讓我們在教育制度的轉移上有很大的出入,造成了現在令教育部頭大的這種種問題。那是我們必須先克服的。」

以下的這篇文章,恰巧與我的想法有若干符合,分享給大家。

羅晴:我的歐洲家庭給我的震撼教育


http://opinion.cw.com.tw/blog/profile/52/article/1612


文章節錄
...在台灣,不論各種議題,舉凡讀書考試、選填志願、戀愛擇友等,長輩給晚輩「指教」,告訴他們什麼是「對他們好的」跟「對他們不好的」,以及用既定的一些標準來階級化晚輩,或者用晚輩的成就來定義自己虛榮的面子成敗,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。
但是在國外,這些都已是中古世紀的思想了。在瑞士,每個人代表自己,父母不會因為孩子的成績而有面子,或沒面子;而孩子也不會為了達成父母的期望而改變自己的人生志向。
如果台灣家長這種用分數來定義子女未來的僵化思想不改,那麼不管制度怎麼改都是白搭,台灣需要的是全體腦改,而不只是教改。...